印象焦作 大美山水
编辑:焦作楼市网
2011年10月12日08:47
来源:焦作楼市网
—— 焦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秘
昔日,“黑色印象”几乎是外界对焦作形象的思维定势;如今,大美山水已然成为焦作的靓丽名片,成就了“绿色焦作”新的时代形象。
时代转换发掘大美山水
受种种因素制约,焦作曾经仅仅把眼光盯在了煤炭这一黑色资源上,而无视大美山水这个绿色宝库。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倒逼全市上下重新思考着城市前行的道路。自1999年开始,焦作举全市之力,实施了“第三次创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实现了城市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悄然转变。
把旅游业的转型作为焦作转型的主要产业,以其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为突破口,强力转型。市委书记路国贤为焦作旅游业发展绘出了蓝图:未来5年,焦作旅游业将重点破解景区经济、门票经济和观光经济的难题,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中低端客源市场向高端客源市场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朝着绿色灯塔航行,焦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战略突破口。为寻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焦作市借助山水优势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把发展的着眼点从地下转到地上,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形成了“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启动了太极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打造“焦作山水、太极圣地”两个世界级品牌。“十一五”以来,焦作市坚持“旅游带动”战略,依托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南太行自然山水景观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强力打造“一山一拳”品牌,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功能日益显现,旅游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截至2010年年底,焦作市拥有AAAAA级景区3家,居全省第一位,旅游综合收入14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8%。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全市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5.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2%;门票收入6117.78万元,同比增长11.39%。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影响力,扩大了就业,成为撑起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
凝神聚智打造大美山水
“南有桂林,北有焦作”。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独特的区位优势、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从山水资源看,焦作经过鉴定的旅游资源单体4900多处,旅游资源密度很大,历史传承悠久。多年来,焦作将人文、自然、社会景观相结合,主打山水品牌,走出了一条与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等旅游景点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为此,焦作先后重点开发建设了北部太行山一线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景区为主的自然山水景观。
品牌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生命力。规范管理,服务至上,是焦作旅游的品牌化特色。焦作确立了“引导、竞争、秩序、繁荣”的八字方针,通过旅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和约束旅游市场,维护和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是焦作面向社会的公开承诺。焦作不在京广线,不临陇海线,无始发车,非终点站,却引来了趟趟旅游专列,引来了架架旅游包机,关键是情感和服务在助推。焦作旅游的特色就在于自然山水和峡谷景观。为此,焦作形成了以“焦作山水”为主题,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景区为代表,以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为特色的山水景观带。
旅游和文化是一对辩证的双胞胎,旅游业既是经济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为推出并打响山水旅游品牌,焦作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划分组合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景区(点)集中整合,统一打焦作山水牌向外推介。自2001年起,市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确保各项宣传促销活动的顺利实施。强力宣传,科学促销,结果使焦作山水声名鹊起,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喜爱和向往。
目前,全市拥有AAAAA级旅游景区3个、AAAA级旅游区2家、AAA级旅游区1家、AA级旅游区1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市现有旅行社111家、旅游星级饭店32家、旅游星级餐馆7家、农家星级宾馆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4家、旅游商品销售企业1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4.2万人,全市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云台山所在的岸上乡,原是有名的贫困乡,年人均收入只有可怜的260元,现在依托云台山景区迅速致富,去年人均收入5万元,有11户收入在50万元以上,家家有汽车,户户办旅馆,成为了河南省有名的富裕乡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
焦作山水作为城市发展的“蝴蝶效应”突显。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撬起了城市的GDP增长,更重要的是撬动了焦作人思想的转变。客流和信息流的剧增,使这座原本闭塞的城市,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带动了其他领域的转型工作,并在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挖煤到发展旅游,“由黑变绿”这样一个很好的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改变了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环境。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拼搏,焦作旅游厚积薄发,成绩可圈可点:2004年,云台山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神农山、青天河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云台山成为国家首批创建AAAAA级旅游区示范单位。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焦作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连年高速增长。10余年间,焦作市旅游业综合收入由全市GDP不足1%增长到11%,发展速度,令业内侧目。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景观,以陈家沟、韩园、嘉应观、月山寺、朱载堉纪念馆、影视城、古城湖、丹河、森林动物园、药王庙“十大景点”为代表的历史人文、休闲娱乐景观,开发出了自然山水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娱乐游、体育健身游、科普知识游、民俗风情游、工业参观游、农业观光游、黄河湿地游、都市风光游共10种旅游产品,其中自然山水游旅游产品较为成熟,云台山成功打造为全国热点旅游景区,在全国自然山水景区中人气居前三位。
居安思危思考大美山水
客观地说,焦作旅游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旅游界颇有名气。但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躲不过。焦作旅游业发展仍需跋山涉水,突破制约的瓶颈。无法回避,焦作旅游仍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层次,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业内人道,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旅游产业链条不长,产业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不平衡;旅游高端市场开发仍不到位,主要目标客源群体的消费水平大多属于数量型低消费档次,旅游创汇能力不强;旅游人才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中心城区旅游氛围不浓厚,没有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形象、指向标志,令人感受不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应有的浓厚氛围。
放眼全国,各地、各景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在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下,焦作人开始清醒,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焦作旅游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过去,焦作旅游业依靠政府主导,创造了“焦作现象”;将来,焦作旅游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真正成为焦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这,既是焦作旅游的现实选择,也是其科学发展的必然之举。
“十二五”是焦作旅游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转型发展的全面攻坚期、率先发展的关键提升期。焦作将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这一目标,全力将这片大美山水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焦作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站在新起点上的焦作旅游,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关键是认准转型这条康庄大道,抢抓机遇,认真去做,转就转好。如此,焦作旅游必将在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征程中大有作为!
——共 [1] 页——
关键字:焦作楼市、焦作房地产、焦作房产、焦作地产、焦作房价、焦作新楼盘、焦作房地产市场行情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8639005110)